立陶宛语是立陶宛的官方语言,有4百万立陶宛人使用。立陶宛语是现存的两种波罗的语族之一(另一种是拉脱维亚语)。波罗的语族隶属于印欧语系。苏联立陶宛的官方语言。属印欧语系、波罗的语族东支,是该语族仅存的两种语言之一(另一种为拉脱维亚语。使用人口共约300万,其中250万在立陶宛,白俄罗斯也有少量使用者。在国外的50多万立陶宛人中,绝大多数仍用立陶宛语,主要居住在美国,其次在巴西、阿根廷、中欧和西欧等国。
立陶宛语的历史比拉脱维亚语古老。方言歧异很大,主要分为两支:低地立陶宛语,包括3种次方言;高地立陶宛语,包括4种次方言。现代标准立陶宛语以高地立陶宛语的一种次方言为基础,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早的文献见于1547年翻译的马丁·路德(1483~1546)的教理问答手册。
立陶宛语是近代印欧诸语言中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它保留了古老的音高重音、屈折变化及某些形式区别、特别是体词的形式区别。它保存的原始印欧语的格变系统,比古老的拉丁语和希腊语文献还要完整。这使它在印欧比较语言学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立陶宛语的声调对立只有在重读音节中才能形成,并在非重读音节中发生中和作用,同一个词的不同形态偶尔可在不同音节中重读;构词的主要手段是借助后缀、前缀和复合构词法;语法上分阳性和阴性,单数和复数,某些方言还有双数;有7个格:主格、属格、与格、宾格、工具格、方位格和呼格;动词有3个人称、4种时态:现在时、过去时、反复过去时、将来时。18世纪前曾采用哥特体字母,以后改用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共33个字母,
立陶宛位于波罗的海东岸,北与拉脱维亚接壤,东与白俄罗斯毗连,西南与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和波兰相邻,西濒波罗的海。国界线总长1846公里,其中陆地边界长1747公里,海上边界长99公里。属海洋性向大陆性过渡气候。1月平均气温-5℃,7月平均气温17℃。
公元1240年成立统一的立陶宛大公国。1385年后立陶宛和波兰曾三次联合。1795年后立陶宛逐步被沙俄兼并。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立被德国占领。十月革命后,立大部分领土上曾建立苏维埃政权。1918年2月16日,立陶宛宣布独立,成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939年8月,苏联和德国签订秘约,立被划入苏联势力范围,旋即被苏联占领。苏德战争爆发后,立陶宛被德国占领。1944年苏联军队进入立陶宛,并成立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入苏联。1990年3月11日,立宣布脱离苏联独立。1991年9月6日,苏联国务委员会承认立独立。9月17日立加入联合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