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语 (特里普拉邦与西孟加拉邦官方语言)
孟加拉语属于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的印度-雅利安语支,是孟加拉国和印度西孟加拉邦和特里普拉邦的官方语言,使用人口约2亿7百万人,是印度-伊朗语族在印地语之后第二大语言。孟加拉语、阿萨姆语和曼尼普尔语都使用孟加拉文。
孟加拉位于南亚次大陆东北部的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冲击而成的三角洲上。东、西、北三面与印度毗邻,东南与缅甸接壤,南濒临孟加拉湾。海岸线长550公里。全境85%的地区为平原,东南部和东北部为丘陵地带。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湿热多雨。全年分为冬季(11月~2月),夏季(3月~6月)和雨季(7月~10月)。年平均气温为26.5℃。冬季是一年中最宜人的季节,最低温度为4℃,夏季最高温度达45℃,雨季平均温度30℃。
孟加拉族是南亚次大陆古老民族之一。孟加拉地区曾数次建立过独立国家,版图一度包括现印度西孟加拉、比哈尔等邦。16世纪孟已发展成次大陆上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文化昌盛的地区。18世纪中叶成为英国对印度进行殖民统治的中心。19世纪后半叶成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1947年印巴分治,孟被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归印度,东部归巴基斯坦。1971年3月东巴宣布独立,1972年1月正式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
【世界之最】 盛产黄麻,其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有“黄麻之国”之称。
【誉 称】 “千河之国”、“水泽之乡”和“河塘之国”。境内河流众多,景色壮观。
世界50个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人民生活十分贫困,经济基础薄弱,资源贫乏,生产力水平落后,人口整体素质低下;经济以农业为主,约8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农业产值占国民产值55%。耕地900万公顷,稻田约占80%。黄麻产量居世界前列,绝大部分供出口,占出口总值的80%。还产茶叶、甘蔗、椰子。工业以麻纺、棉纺、碾米、化肥、电力、水泥、制糖、制茶、造纸等为主。工业落后,但正在逐步走向工业化。出口黄麻及其制品;进口粮食和工业品。孟奉行市场经济体制。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孟加拉国转向以市场为导向的自由经济增长战略,并在90年代初期加大实施这一战略的力度,全面修订工业贸易政策,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推行私有化政策。经历届政府努力,孟加拉国经济与社会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GDP从上世纪80年代年均增长3.84%上升到90年代的4.88%,2004财年进一步上升至5.5%,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然而,孟加拉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仍存在很大阻力。据世界银行统计,孟国尚有约50%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upper
poverty line)以下,其中34%的人口生活在极贫线(lower
poverty line)以下;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基础设施如电力、港口、电信、交通等极为落后;经济基础过于薄弱;生产力水平低下;产业结构不合理,结构性矛盾突出;各级政府腐败现象严重。因此,孟欲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并走出贫困恶性循环仍任重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