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语属印度-雅利安语支,在尼泊尔、不丹、印度和缅甸的一些地区使用。是尼泊尔的官方语言。大概一半的尼泊尔人使用尼泊尔语作为其母语,其它尼泊尔人将其作为第二语言。
这种语言在尼泊尔语中的发音为“Khaskura”,并有过不同的名称。英文为“Nepali”或“Nepalese”,也叫被做“廓尔喀语”——廓尔喀人(尼泊尔的主要居民)的语言,
而“Parbatiya”是山区人民使用的语言。
尼泊尔语是分布最东的帕哈里语,一组使用于喜马拉雅山低海拔地区的语言,使用范围包括东尼泊尔,直到印度领土Uttaranchal和Himachal
Pradesh。尼泊尔语在发展过程中与一些藏缅语族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最显著的是Newari语,显示了藏-缅语的影响。
尼泊尔语与北印度语很近似,但稍显保守,来自波斯语和英语的词汇少于北印度语,较多的词源自梵语。现今,尼泊尔语一般使用梵文字母。Bhujimol是一种尼泊尔原创的文字。
十九世纪下半叶出现一些尼泊尔语文学作品,包括Sundarananda
Bara著的《Adhyatma Ramayana》(1833), Birsikka,一个佚名民间故事合集,以及Bhanubhakta著的Ramayana。同时也有一些翻译自梵文的作品,及圣经。
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 (Kathmandu),位于中部巴格玛蒂专区的加德满都河谷。历史名城,1768年起成为尼泊尔首都。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居民主要为尼瓦尔人。加德满都四周青山环绕,常年鲜花盛开,被称为山国的“春城”,还有“寺庙之都”的美誉。尼泊尔历代王朝在此兴建了大批庙宇、佛塔、神龛和殿堂,日久年长,形成了“寺庙多如住宅,佛像多如居民”的奇特景观。最负盛名的大梵天庙、大佛塔等建筑气势雄伟、金碧辉煌,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外国旅游者。有人口约70.19万(2001年数字)。月平均最高气温29℃(7月),月平均最低气温2℃(1月)。
尼泊尔历史悠久,公元前6世纪就建立王朝。公元1769年,兴起于尼中西部地区的沙阿王朝的廓尔喀王普里特维·纳拉扬·沙阿征服加德满都谷地,从此尼逐步趋于统一,并开始有年代准确、资料翔实的历史。1814年英国入侵,迫使尼将南部大片领土割让给英属印度,并在尼享有多种特权,尼外交受其监督。1846至1950年,拉纳家族依靠英国人的支持夺取军政大权,并获世袭首相的地位,使国王成为傀儡。1923年英承认尼独立。1950年,尼人民掀起声势浩大的反对拉纳家族专政的群众运动和武装斗争。国王特里布文和王储马亨德拉在印度的支持下,通过谈判恢复王权。拉纳家庭统治结束,尼实行二元制君主宪法。1960年,马亨德拉国王取缔政党,实行无党派议会制。1972年比兰德拉国王即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