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是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中国建成区面积第三大城市,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是东北地区最大最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有超过1000万人口居住和生活在沈阳及其附近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沈阳位于中国的东北地区南部,地处东北亚地区中心位置。
沈阳现辖十区一市三县,总面积12942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495平方公里。沈阳地区常住人口740.2万,城区实际居住人口超过1000万人(包括外来和流动人口)。
沈阳是辽宁省省会,被誉为“共和国长子”,是东北地区第一大城市和我国最重要重工业基地,素有“东方鲁尔”的美誉。沈阳市政治、军事、金融、外交机构林立,驻有沈阳军区、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民航东北地区管理局、东北电监会、沈阳铁路局、东北电网有限公司、国土资源沈阳局、沈阳陆地搜救中心等中央直属机构,以及美、俄、朝、日、韩、法等六国驻沈阳总领事馆和英国驻沈阳签证办事处。
沈阳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辽宁省中部,以平原为主,山地、丘陵集中在东南部,辽河、浑河、秀水河等途经境内。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全年气温变化范围在-29℃-36℃之间,年平均气温6.7-8.4℃,全年降水量550-750毫米,全年无霜期150-170天。受季风影响,降水集中,温差较大,四季分明。
沈阳是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城。因地处古沈水(今浑河)之北而得名。沈阳地区蕴育了辽河流域的早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据对新乐遗址考证,早在7200年多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从公元前300年左右设立侯城起,沈阳的建城史已2300余年。沈阳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之称。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迁都于此,更名盛京。1636年,皇太极在此改国号为“清”,建立清王朝。1644年,清军入关定都北京后,以盛京为陪都。清初皇宫所在地-沈阳故宫,是中国现今仅存最完整的两座皇宫建筑群之一。
沈阳教育、科技及工业水平相当发达,日本侵占东北后,积极从日本本土往沈阳运送工业装备,把东北及沈阳视为日本本国建设,日本人在占领东北的14年中,东北生产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本土,1945年,日本战败时,沈阳共有企业4570家,日本依靠在沈阳及东北的强大工业侵占了全中国和东南亚地区,其强大的工业和科技基础令当时的前苏联甚为恐惧,当时奉天飞机制造厂就能月产飞机70架,生产发动机100000台。因此在苏联红军进驻东北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把日本人在东北建设的庞大工业全都运回苏联。东北解放后国家积极恢复建设,沈阳工业依靠老技术工人在国家“一五”、“二五”期间飞速发展,成为新中国建设的摇篮。
沈阳是建国初期国家重点建设起来的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全国最重要重工业基地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沈阳的工业门类已达到14200个,现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3531家,200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60.5亿元。近年来,沈阳市委、市政府以振兴东北大环境为背景,以振兴沈阳老工业基地为主线,提出“东北大振兴,沈阳要先行”的口号,在坚持改革开放和工业立市方略的同时,加快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步伐,外资和民营经济迅速成长壮大;城市发展空间和产业布局得到优化和拓展;汽车及其零部件产业、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化工医药等产业初具规模,已成为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科技创新能力和企业研发能力不断提高,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和企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软环境建设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沈阳经济建设和社会环境得到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升,沈阳经济和社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崭新时期。与此同时,沈阳还先后获得“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称号,连续两年进入全国百强城市前十名,并跻身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行列。
根据辽宁省及沈阳市规划,到2020年将沈阳市区常住人口控制在700万人之内(不含流动),地区生产总值达到或接近中等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将沈阳建设成为东北亚地区国际性金融中心城市。
沈阳教育水平高,有大中专院校30多所,高校教育水平居全国前茅,人才素质高,综合能力强。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面对全面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战略机遇,沈阳市政府确定,到2012年把沈阳建成全国装备制造、东北地区商贸物流和金融三大中心,成为辽宁乃至东北地区全面振兴的重要增长极。沈阳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雄厚的工业基础及科技实力,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发达的交通网络必将成为中国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地区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