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幕
是指在电影银幕或电视机荧光屏下方出现的外语对话的译文或其他解说文字以及种种文字,如影片的片名、演职员表、唱词、对白、说明词以有人物介绍、地名和年代等。 现在比较流行的字幕格式,分为图形格式和文本格式两类。
图形格式字幕由
idx 和 sub 文件组成,idx
相当于索引文件,里面包括了字幕出现的时间码和字幕显示的属性,sub
文件就是字幕数据本身,由于是图片格式,所以比较大,动辄
10M 以上(不过我们可以将之压缩为 rar 文件,在
unrar.dll
的支持下和没有压缩一样,但是可以节省很多空间)。idx+sub
可以存放多种语言的字幕,在播放的时候可以方便的选择。
文本格式字幕的扩展名通常是
srt、smi、ssa 或 sub (和上面图形格式后缀一样,但数据格式不同),因为是文本格式,所以尺寸很小,通常不过百十来
KB。其中 srt
文本字幕是最流行的,因为其制作和修改非常简单:一句时间代码
+ 一句字幕。 另外,往往从网上下的字幕都有2种语言,即国语和英语,如何将中文字幕与英文字幕合成双语字幕呢?如果是外挂的.srt字幕文件的话,用写字本打开中文字幕文件,把中文的字幕全部内容复制。打开英文字幕文件,在末尾粘贴刚才复制的内容。不要改时间,保存。再看看视频你就发现自动变双字幕了! 在歌剧演出过程中,通过字幕打出同步翻译的唱词,如今已成为欧美歌剧院的标准“硬件”之一。但字幕与歌剧的全面“配套”不过短短十余年的历史,而新近去世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当年曾被誉为“美国歌剧女皇”的贝弗利·西尔斯堪称字幕的始作俑者。
克服语言屏障,对歌唱家来说也并非轻而易举,如帕瓦罗蒂毕生以演绎意大利经典歌剧为己任,从未涉足德、俄、西、英、美等国的歌剧,更何况外语水平参差不齐的观众。字幕的出现,增加了非母语歌剧对观众的亲和力,特别是对那些鲜为人知的剧目———如亚纳谢克的《卡佳·卡巴诺娃》和施特劳斯的《随想曲》的成功上演功不可没。但2005年,以清一色的英语剧目为特色的英国国家歌剧院也决定采用英语字幕,却引来一片质疑之声。当时已在剧院供职的格雷厄姆·维克对此痛心疾首,认为这是对观众欣赏力的一种“麻醉”,甚至发出了要“炸毁”剧院的激愤之语。然而在他出任院长的今天,对字幕虽心有不甘,但迫于大势所趋,也只得默认这一现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