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记者高家龙
通讯员喻朝晖)“阴阳”、“气血”……这些专业的中医术语,翻译时竟用的是汉语拼音“Yinyang”、“Qixue”。昨日,省中医院科研处处长向楠教授告诉记者,因在国际交流中感到十分不便,她在今年招收博士生时,面试首次要求考生用英语作自我介绍。“中医翻译人才太少了!”向楠深有感触地说,目前我国中医药正走向国际化,翻译不准影响国际学术界对中医的认可。
据介绍,她在参加一些国际学术会议或去加拿大、美国交流时,时常为一些专业术语的翻译头疼。“比如阴阳、气血,有些我们只能说汉语拼音,然后用大段语言作名词解释,别人还不一定能听懂。”
省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周仲瑜教授也有同感。她说,近年来,不少外国留学生到武汉学针灸,一些中文基础不好的留学生学习起来十分费力。“目前穴位在国际上有了统一标准,可以用不同代码表示身体各个穴位,其它中医术语就不是很好表达,比如‘脏腑’我们翻译成‘organ’(器官),但是这样说还是不准确,需要再解释。”
记者在网上搜索到,一些中医术语曾被翻译得稀奇古怪。如白虎历节(指关节肿痛)被译为“白色的老虎在奔跑”,五脏六腑被译为“5个仓库和6个宫殿”,六腑之一的“三焦”被译为“三个功能合成器”,人体穴位“公孙”被译为“爷爷和孙子”。
作为湖北中医学院的博士生导师,向楠介绍,目前大学医学院都有中医教材的英文版,但是这些教材只能用作学习之用,真正的中医翻译教材还很少见,专业中医翻译人才太少了。“现在只有大学中医教研室的少数老师和海外归国的中医界人士等少数人,能够做中医翻译工作。”向楠称,鉴于这种形势,她在今年招收博士生时,首次要求考生用英语作自我介绍。